無人機盤旋、物聯網監測、大數據分析……在廣袤的宿遷大地上,一幅幅充滿“科技范兒”的春耕圖景正徐徐展開,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在這里碰撞出絢麗的火花。
隨著氣溫回升,小麥迎來了拔節期。江蘇冬小麥的種植面積3600多萬畝,全省小麥一、二類苗占比較越冬前提高12.4個百分點。宿遷宿豫區是全國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,常年小麥種植面積45萬畝。
圖源:宿豫發布
近日,央視新聞報道了江蘇春耕開展進度,其中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簡稱:托普云農,股票代碼:301556)智慧農情監測站再次成為焦點。
作為國內先行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商,托普云農圍繞糧食作物育、耕、種、管、收生產全流程,推進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的深度融合創新,打造數字化感知、智能化決策、精準化作業、智慧化管理的數智生產模式,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、土地產出率、資源利用率,為大面積提單產賦能增效。
智能裝備助力,春耕生產更輕松
“現在種地和以前大不一樣了,以前靠人工,現在靠機械,撒肥、打藥省錢又省力。”種植戶陳大哥信心滿滿地說,“現在小麥長勢非常好,今年一定能獲得大豐收。”
放眼望去,田間地頭布設了許多智慧農情監測站。托普云農利用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先進技術,通過布設氣象監測、蟲情監測、苗情監測、墑情監測等智能裝備,實時監測農田病蟲害、土壤墑情、作物生長等情況,并實現自動預警,有效縮短病蟲測報周期,大幅提升精準監測、科學防控和災害預警水平。
“智慧大腦”精準把脈,春耕生產更高效
矗立田間的LED監測大屏正實時跳動數據:空氣溫濕度、土壤墑情、害蟲種類數量、孢子濃度等信息一目了然。“通過‘智能監測平臺’手機端即可遠程獲取病蟲害發生趨勢圖、農事操作建議,指導農戶精準施肥施藥。”農技人員如是說。
在獲取農業生產全要素海量數據的基礎上,托普云農深耕人工智能技術,運用機器學習進行大規模數據訓練,自主研發構建了土壤墑情、作物生長、病蟲害防治、小氣候訂正等農業AI算法模型,打造農業種植全周期智能管理的“智慧大腦”,為大田精細化管理提供智能分析與決策支撐。
春耕春管正當時,共繪豐收好圖景。從“靠天吃飯”到“知天而作”,從“汗滴禾下土”到“機器代人”,科技的力量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,也改變著農民的生活。
托普云農以科技之力,讓農田會“說話”、讓數據能“種地”、讓農民變“專家”。在這片流淌著科技基因的土地上,每一粒麥種都在見證:守住大國糧倉的底氣,正來自無數這樣的“數字田疇”。